来源:创新产业融合促进会 时间:2025-01-06
产业资讯
航空航天
国内首台:全增材制造航空发动机完成压气机性能考核试验
近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自主研制的 160 公斤推力级增材制造涡喷发动机在株洲完成压气机性能考核试验。据介绍,该型发动机为国内首台全增材制造航空发动机,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发动机重量显著降低。试验有效验证了航空发动机多学科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为科研理论向工程应用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来源:中国航发微信公众号)
2025 年首次航天发射:SpaceX 猎鹰 9 号成功将 Thuraya 4-NGS 送上天
1 月 4 日消息,当地时间晚 20:27,北京时间今天 09:27,SpaceX 在卡纳维拉尔太空军基地 SLC-40 工位使用猎鹰 9 号 Block.5 运载火箭成功将 Thuraya 4-NGS 送入预定轨道。起飞 8 分 40 秒后,猎鹰 9 号一级成功降落在大西洋附近海域的“A Shortfall of Gravitas”无人回收船上,这是一级 B1073 的第 20 次飞行、SpaceX 第 341 次轨道级回收。同时,本次发射也是全球航天 2025 年的第一次轨道级发射任务。(来源:IT之家)
新材料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研发 3D 打印创新型材料:可拉伸、可弯曲、可回收
12 月 30 日消息,根据 SciTechDaily 今日的报道,普林斯顿大学的工程师开发出一项创新性 3D 打印技术,可生产兼具可定制弹性、柔韧性和成本效益的软塑料材料,并且这些材料还能被回收再利用 —— 这是市场上现有产品难以兼顾的特性。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广泛,包括软性机器人、医疗设备、假肢、高性能鞋底和轻量化头盔等领域。(来源:IT之家)
生物医药
美国科研团队3D打印微针可将药物精准送入耳蜗相应位置
12月31日消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研团队采用双光子光刻3D打印技术研制出一种超薄微针,可精准递送基因疗法药物至耳蜗内难以触及的区域。该微针宽度与人类头发丝的宽度相当,比耳蜗膜更薄,比现有医用针更锋利、更坚固,可在不损伤脆弱耳蜗膜的情况下,将药物精准送入耳蜗内,还能提取耳蜗液体样本,有助于诊断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相关科研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期刊。(来源:科学网)
韩国科研团队将成纤维细胞“变身”诱导心肌细胞
12月31日消息,韩国高丽大学开发出一种技术,能将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化为功能完整的诱导心肌细胞。该技术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利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维生素C的组合,加速细胞成熟并增强功能。该成果为心脏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望用于修复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损伤。相关科研成果发表于《实验与分子医学》期刊。(来源:科学网)
通信
中国电信研究院完成全球首个量子加密5G卫星通信“两星三网”融合试验
12月31日消息,中国电信研究院完成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卫星密钥分发能力和高通量卫星通信能力的天地一体5G量子加密安全通信实验。该试验基于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5G实验网、“济南一号”量子微纳卫星、“中星26”及“亚太6D”高通量通信卫星,成功打造5G移动通信网、量子卫星密钥分发网、卫星宽带通信网的三网融合应用。该实验首次实现了基于量子加密的5G卫星通信能力,对于量子网络与通信网络的应用融合有着重要意义。(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新能源
国内单体最大山地风电场“新疆木垒 100 万千瓦风电项目”首次并网发电
1 月 6 日消息,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消息,日前,中国电建总承包的国内单体容量最大山地风电场“新疆木垒 100 万千瓦风电项目”首次并网发电。该工程凭借其高效性、可靠性以及在恶劣环境(如沙漠、戈壁、荒漠地带)中强大抗污防沙能力,成为新疆首个百万千瓦级山地风电场。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达 27 亿度,可节约标准煤约 91 万吨,满足 200 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来源:IT之家)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用于环保电池的高效催化剂,发表于《自然・通讯》
1 月 4 日消息,锌-空气电池也称为锌-氧空气电池,是一种体积小、质量轻、适用温度范围宽、无腐蚀且工作安全可靠的环保电池。然而这种电池的正极高度依赖贵金属铂的使用,成本昂贵,进而制约了其大规模推广。安徽工业大学曾杰教授、刘明凯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洪良副教授,共同开发出一种用于锌-空气电池的高效催化剂,有望在未来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已于 1 月 3 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来源:IT之家))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我会理事单位——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1 预计 Q2 规模化交付,已进入比亚迪等汽车工厂实训
1 月 5 日消息,目前优必选公司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1 在比亚迪汽车工厂的第一阶段实训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效率提升了一倍,稳定性提升了 30%,相关优化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预计在今年 Q2 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报道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 已收到多家车厂的超过 500 台意向订单,目前正处于产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来源:财联社)
美国苹果公司开发出人形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
1月2日消息,美国苹果公司开发出人形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可实现动态避障功能且计算效率大幅提升。该系统采用软硬件协同的方式,在软件方面使用基于Transformer的人工智能驱动ARMOR-Policy学习人类动作,使机器人能够快速高效地规划无碰撞轨迹;在硬件方面,ARMOR通过在机器人手臂上安装小型智能深度传感器,从而获取几乎完整的环境视图,解决了传统机器人感知中的盲点和遮挡问题。(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海洋工程
又添“大国重器”,全球最大打桩船“二航长青”号在江苏交付
1 月 5 日消息,据央广网报道,1 月 5 日,世界上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的“二航长青”号打桩船在江苏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顺利交付。它的交付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又添“大国重器”。(来源:央广网)
先进制造业
自主研制,我国最大直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始发
1 月 5 日消息,今天,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江汉平安号”在湖北始发,用于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江汉平安号”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开挖直径 11.93 米,总长约 180 米,整机总重约 3550 吨,是目前我国在建隧洞工程中直径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来源:央视新闻)
美国实验室研发新型激光技术,有望大幅提升芯片制造效率
1 月 5 日消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正在研发一种基于铥元素的拍瓦(petawatt)级激光技术,该技术有望取代当前极紫外光刻(EUV)工具中使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并将光源效率提升约十倍。这一突破可能为新一代“超越 EUV”的光刻系统铺平道路,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能耗制造芯片。(来源:IT之家)
政策支持
三部门:有序推进5G向5G-A升级,全面推进6G研发
1 月 6 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今日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指引》指出,当前,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围绕流通利用业务场景,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探索形成多种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和解决路径,并在不断迭代发展。在推动技术设施化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作用,坚持自上而下布局、自下而上探索双向协同,鼓励大胆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技术收敛,推动技术规模化部署、系统化应用,为构建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奠定坚实基础。(来源:观察者网)
广电总局: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
1月3日至4日,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对2025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包括,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完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加强扶持引导,推动形成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优环境。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大力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结构优化,坚决整治医药广告播出违规问题,做强做优广电新媒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完善节目类视听内容管理,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在繁荣发展和规范管理并举上下功夫。强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法》,制定修订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来源:财联社)
工信部等三部门:《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
12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方案》聚焦清洁低碳氢替代,氢冶金,氢碳耦合制绿色甲醇,氢氮耦合制绿色合成氨,氢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船舶、航空、轨道交通装备,氢电融合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应用场景,系统提出30项具体工作任务,从优化行业管理、加快技术攻关、培育重点企业、完善标准规范等方面提出保障举措。(来源:工信微报)
大湾区经济资讯
广东率先开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
近期,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评选出广东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市级、县级试点,标志着广东率先探索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7个市级试点包括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韶关市、东莞市、阳江市、肇庆市。(来源:南方网)
深圳龙华低空经济再添新翼
1月4日,深圳-南航低空智联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启用仪式在龙华区数字创新中心大厦举行,这标志着龙华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深度合作迈向实质性阶段。仪式现场,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揭牌,标志着深圳-南航低空智联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深化。(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首个健康服务业专业楼宇正式揭牌 打造健康服务企业集聚地
2024年12月31日,全市首个健康服务业专业楼宇在福田区联合广场正式揭牌。记者获悉,该健康服务专业楼宇打造了3.6万平方米楼宇空间,将吸引品牌企业入驻,打造健康服务企业集聚基地。深圳福田区目前已有私募证券、法律、会计、人力资源、教育、宠业等10多个服务业专业楼宇。健康服务业是促进健康消费、满足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深圳市首个健康服务业专业楼宇在联合广场成功揭牌,标志着深圳福田区在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来源:深圳新闻网)
金博会获UFI国际展会认证 为深圳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认证的金融展会
近日,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Shenzhen International Finance Expo,以下简称金博会)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成为深圳首个、全国第二个获得UFI认证的金融展会,这标志着金博会在展会规模、活动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已经获得全球展览业协会的认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商会作为金博会的承办单位,同时加入UFI成为正式会员。(来源:深圳新闻网)
广东唯一!福田红树林碳汇全链条交易成示范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五批),深圳市福田红树林保护碳汇全链条交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深圳市通过构建蓝碳生态产品开发技术体系,积极探索了国内红树林保护碳汇计量监测、监测报告编写以及碳汇量核证等工作,填补了国内相关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空白,解决了蓝碳交易“难度量”的问题,为后续类似碳汇产品的开发和交易,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范例。(来源:深圳新闻网)
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在珠海成功试运行
近日,随着纯度达到99.999%的氢气从纯化装置中产出,由中国海油研制的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在珠海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试验基地试运行成功。据悉,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的试运行成功,为未来规模化推广打下基础,开创海上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路径,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上迈出坚实步伐。(来源:南方+)
佛山连续三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一!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出炉
近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佛山市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获全省第三、全省地级市第一。自该项评价开展以来,佛山市已连续三年获得这一成绩。值得一提的是,《报告》首次对19个县(市、区)及2个镇街进行评价,顺德区进入第一档次,排名第三。来源:南方网)
世界单机测试容量最大风机测试机位在汕头建成
近日,随着高强灌浆料注浆完成以及基础回填完毕,位于汕头濠江的国内首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3、4号测试机位正式竣工。这也意味着,目前世界单机测试容量最大24兆瓦级别风机测试机位顺利建成,基地服务风机检测能力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来源:南方日报)
工总倡香港发展十大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
香港工业总会1月2日发布《翱翔太空:香港新太空经济的产业机遇》研究报告,建议香港发展包括卫星、无人机、感应器等十大产业领域。研究表示,香港在教育、地理、金融等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参与新太空经济。报告亦建议政府强化跨界别合作,加强政产学研各界沟通。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合作,优化大学课程设计,增加实习和体验式学习机会。此外,政府亦可加强与大湾区的合作及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研发及与学界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来源:香港新闻网)
会员部 卓小姐
135 8088 2063